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手机版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手机版新华网武汉7月5日电(汤冬旸、黄晨曦)近年来,湖北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向“卡脖子”聚力,未来产业向“新赛道”蓄力,医药研究向“无人区”发力,在高纯材料、激光切焊、健康新特药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形成三大特色产业链。笔者近日深入葛店经开区,走访代表三大特色产业链的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予成激光智造有限公司和湖北李时珍药物研究院,深切感受到这些企业瞄准高精尖走创新发展之路,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向“卡脖子”聚力:拓材科技打造超高纯材料“中国纯度”
半导体芯片,多年以来被视为“卡脖子”核心技术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超高纯半导体材料的研制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研发正是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我们的主要产品是半导体芯片、新能源及医学医疗等领域需要的高纯材料和高纯化合物材料,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谭瑾介绍说,拿人们熟悉的黄金来举例,“万足金”是黄金纯度的“天花板”——纯度达99.99%(4N),而武汉拓材科技有限公司,能将半导体核心衬底材料——高纯镓的纯度做到99.999999%(8N)。
走进该公司的展品陈列室,碲、镉、锌、铟、锗、镓、砷、磷、锑、锰、铝等元素及磷化铟、砷化镓、碲化镉、碲锌镉等化合物晶体,分装在灯泡形透明容器中,像一盏盏亮晶晶的灯具,陈列在柜台里。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白色晶体,正是解决我国芯片“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材料之一。
“我们产品开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补短板、强弱项,锻造长项、强项,并已建成半导体芯片、新能源及医学医疗领域所需高纯材料和高纯化合物材料产业链。”拓材科技董秘张曙光说。
拓材科技董事长卢鹏荐博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以简陋的设备,共同创办了拓材科技,开启了国产高纯材料的攻关之路。
经过多年拼搏,拓材科技锻造出了“中国纯度”。公司现已具备20种高纯元素和30余种高纯化合物材料的研制能力,部分产品纯度达到国际前列。
拓材科技先后获得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湖北省瞪羚企业等称号,获得专利已过百项,其中发明专利20余项。公司已成长为全国仅有的3家高纯(超纯)材料供应商之一。
向“新赛道”蓄力:予成激光引领激光切割生产线龙头
走进位于葛店经开区的武汉予成激光智造有限公司,一股浓厚的科技气息扑面而来。飞溅的火花,定制化的器械,自动化的生产线,一一铺展在眼前。
这家企业多年深耕钢结构切割、焊接领域,瞄准激光这把“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提升钢结构制造效率,引领行业技术换代升级,蹚出一条新路。
“整个激光行业,自疫情之后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所面临的是行业内同质化竞争、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局面。我们积极探索技术升级新方向,寻找‘新赛道’。”公司董事长邹郁京介绍说,2022年,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后,予成激光了解到在钢结构行业产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生产流程长、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和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于是倾全公司之力投入到第一代H型钢三维五轴激光切割生产线的研发工作之中。
在没有参照条件,需要完全首创的情况下,予成激光的科技人员自行设计开发了全套软件和硬件系统,并在测试环节中不断升级完善。经过三个月奋战,国内首条H型钢三维五轴激光切割生产线成功交付客户。
设备正式投产后,钢结构客户的生产效率较以往提高6倍,人力成本减半,且质量大幅提升。随着市场占有率的的迅速增大,公司发展迎来新时刻。
2023和2024年,予成激光销售额连年翻番。目前该类产品交付量超过300台套,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公司作为钢结构行业自动化设备的知名供应商,成为激光切割、激光焊接领域的龙头企业。
“我深切感受到激光智造属于未来产业,应该有超前的发展眼光,勇于向‘新赛道’挺进。正是洞察到钢结构行业的痛点,予成激光自创立之初,便将目光锁定在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激光技术上。公司以核心技术突破为驱动,不断增加研发投入,逐步构建了涵盖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工艺的完整产业链体系。”邹郁京说。
图为李时珍药物研究院工作人员工作场景。新华网发 黄晨曦摄
向“无人区”发力:李时珍药物研究院走向中国“药谷”前列
葛店经开区2001年12月被科技部批准为首家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基地,并成功注册“药谷”商标,故有中国“药谷”之称。现在这里共有生物医药企业60多家。
作为一家仅有12年历史的药企,湖北李时珍药物研究院(湖北李时珍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不算长,但已是湖北省科技厅认定的湖北省中药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院先后获湖北省科技厅批复,成为新药孵化中试熟化基地、中药创新药临床研究技术创新平台、科技“新物种”瞪羚企业、高端固体口服制剂技术研究创新平台。
目前,该院已建成占地面积54亩的现代化医药研究基地,涵盖实验办公、中试和企业孵化厂房,成为葛店国家经开区中国“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院积极引进人才,聚焦研发新特药,大胆向医药研究“无人区”开拓,全力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链研发平台。
今年37岁的施川,早年在美国读完博士便留在强生公司费城研发中心研发新药。2021年,他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待遇,加入湖北李时珍药物研究院,近年来被评为鄂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还获得湖北省科技厅创新创业专项支持,成为专家库评审专家。
“这是天然药物七叶皂苷钠。”在研究院展厅,施川忙着为我们介绍新研发的产品。他说,七叶皂苷钠是治疗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的良药,是继青蒿素之后中药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该院的七叶皂苷钠产品,提取于湖北道地中药材娑罗子中,该院的提取纯化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现已研发出外用、内服等多种新药。
去年以来,经过施川为代表的专家团队技术攻关,盐酸帕诺司琼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1.1类中药创新药芩贝止咳颗粒发布,共签订委托单位的技术开发合同25项,累计合同金额达5000万元。目前该院已拥有发明专利39项,有力提升了中医药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将深度嵌入大武汉产业布局,通过互通、互融、互促,形成以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让葛店特色产业链获得更完满的政策扶持与产业拓展空间。”葛店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